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急功近利谷金融 不監不管埋禍根 (太陽報 )

2010-01-28

經過多月來的聆訊,立法會研究雷曼事宜小組委員會揭出愈來愈多內幕。證監會前任非上市投資產品高級經理高秉忠日前出席聆訊時主動爆料,力數證監會「不監不管」的七宗罪,令人側目。
高秉忠指出,雷曼迷債為禍香江,絕非無可尋。早於○一年,證監會前主席沈聯濤為了配合港府開放金融市場的政策,乃破格繞過高秉忠的多名上司,要求他與其他同事提供「quick win(速贏)」方案。同年,證監會四名富經驗的執董離任,而接任人無一具金融產品銷售的監管經驗。
後來,港府又以「發展金融中心」為由,大力簡化金融產品的發行程序,令證監會的監管角色及獨立性不斷減退,尤其是在○三年推行問責制後,問責官員只重短期回報,忽略長遠後果,更令金融監管的漏洞日益擴大。
正正因為財金高官急功近利,金融監管網開一面,雷曼迷債得以乘虛而入,一種在外國只准賣給專業投資者的高風險投資產品,竟被包裝成低風險的債券,向包括長者、傷殘人士在內的普羅大眾大銷特銷。事實上,證監會曾先後於○五年及○七年進行審查,發現業內存在違規銷售問題。但遺憾的是,當局竟對問題見而不理,即使高秉忠於○五年向上級自動請纓,要求完善結構性產品的審批指引,也都不得要領,結果錯失了一次亡羊補牢的機會。
在高秉忠交代的整個過程中,人們可以看到,當局不斷以放寬監管換取金融發展的所謂「效率」,乃至縱容業界違規銷售金融產品,可謂愚不可及。可以毫不過分地說,早在放寬金融產品審批的一刻起,當局已為雷曼迷債埋下計時炸彈,在證監會「不監不管」下,迷債爆煲只是遲早的事。
金融業是本港經濟一大命脈,港府積極推動金融發展,本是無可厚非。問題是,欲速則不達,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那叫做揠苗助長,而不是推動金融發展。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建基於嚴謹審批、嚴密監管的基礎上,港府自毀監管長城,只能適得其反,不但無助金融發展,反而引發一場禍及數萬人的迷債風暴,自損金融根基。
必須指出的是,衍生金融產品之所以出現這種無王管的荒唐現象,當局利令智昏、執迷不悟,應該負上最大的責任。正如高秉忠所批評,證監會高層拒絕溝通的態度,令下屬向上級提出的建議不了了之。
雷曼迷債爆煲後,社會各界曾就證監會及金管局的角色問題展開一場討論,當局甚至提出增設財經事務申訴專員,以加強金融監管。其實,人的因素第一,當局的官僚作風不改,即使設立再多監管機構,也是徒勞之舉。
雷曼事件還在聆訊,最後會得出甚麼結論仍是未知之數,不過,如果當局不能吸取教訓,這種聆訊也就顯得毫無意義。如今,上海正全力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深圳亦計劃在前海地區發展金融,香港要在芸芸勁敵之中脫穎而出,必須以質取勝,加強金融監管,完善市場機制,刻不容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