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信报转载)2010年要汲取的五大教訓 by Joseph E. Stiglitz

- 2010年1月1日 Joseph E. Stiglitz


如果要為2009年說幾句好話,我們頂多能說,情況本來會更糟,2008年下半年我們彷彿在懸崖邊徘徊,後來總算沒掉下去,而在2010年,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情況八成會有所改善。全世界也已得到了一些寶貴的教訓,儘管現在和未來經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這代價原本未必這麼大,如果我們早點懂得那些道理的話。

第一個教訓是,市場不會自動糾正錯誤。事實上,如果規管不充分,市場傾向於走極端。2009年,我們又一次看清楚,為什麼亞當.史密斯所謂「看不見的手」常常真的看不見:它根本不存在。銀行家對自身利益的追求(貪婪)並未導致社會福利的增進,甚至沒有增進其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更別說那些失去房產的業主、丟掉工作的勞動者、眼看養老金泡湯的退休者,以及為幾千億美元銀行救助方案埋單的納稅人的利益了。

死抓舊教條 墮入深淵

社會保障網的初衷是幫助不幸者度過難關,如今卻慷慨地擴大了覆蓋面:先是救助商業銀行,然後又救助投資銀行、保險公司、汽車生產商乃至汽車貸款公司─據說這都是因為,整個金融體系面臨崩潰風險。這麼多錢從多數人手裏轉移到少數人手裏,這是破天荒第一次。

我們習慣地認為,政府主導下的再分配是把富人的錢轉給窮人;但如今是,窮人和中等階層的錢在轉給富人。納稅人已經不堪重負了,居然還要看他們的錢被拿去支付銀行家的天價獎金和紅利─據說這是為了確保銀行能繼續放貸,以促進經濟復蘇。我們一直以為紅利是利潤的分成,如今它卻是政府「大禮包」的分成!

有人說,無論措施多麼不完善,救助銀行是必要的,因為這可以令信貸市場解凍。可實際上,信貸市場沒有解凍。現在所發生的一切,其實是把普通納稅人的錢輸送給那些多年以來一直在盤剝他們的金融機構─盤剝手段包括掠奪性的貸款、跟高利貸沒啥兩樣的信用卡罰息,以及缺乏透明度的收費專案。

銀行救助行動,暴露了美國社會無處不在的虛偽。有些人一說到那些扶助窮人的小小福利專案,就開始念「財政約束」的緊箍咒,如今卻在鼓吹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福利」項目。有些人曾經那麼熱情地歌頌自由市場的美德─「透明度」,最終卻搞出這麼不透明的一套金融體系,銀行連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是怎麼樣都說不清。

而政府呢?它出台的救助措施愈來愈缺乏透明度,因為它不得不掩蓋自己在救助過程中的大手大腳。那些曾經高調呼籲「負責任的政府」和「有擔當的政府」的傢伙,現正兜售為金融部門免除債務的政治膏藥。

第二個教訓是,我們理解了市場為什麼經常失靈。市場失靈的原因多種多樣。這一回是,扭曲的激勵鼓勵一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冒險賭博:如果它們僥倖賭贏了,大把利潤就落入它們囊中;如果賭輸了,還可以等納稅人來擦屁股。此外,資訊不充分也會導致市場失靈,而在金融市場上,資訊不充分是一個核心問題。一家銀行倒閉,其他銀行跟遭殃;金融體系崩潰,納稅人和全世界勞動者就得跟付出代價。

金融創新 剝削老百姓

第三個教訓是,凱恩斯主義政策的確有效。有一些國家出台了規模大、水準高的刺激計劃,從危機中恢復得比較早,比如澳洲。其他國家被一些財政巫師蠱惑,死抓那些舊教條,才會落到如斯田地。

每當一個經濟體陷入蕭條,稅收下滑必然快於支出削減,因此自然會出現財政赤字。舊教條認為,必須削減赤字─提高稅收或削減開支─以「恢復信心」。但那樣的政策幾乎每次都會削弱總需求,把經濟推入更深的深淵,進一步又會瓦解信心─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一些東亞國家就是開了這種藥方,你看後來怎麼樣?

第四個教訓是,貨幣政策不僅僅是對抗通貨膨脹。過度關注通脹,致使某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忽略了該國金融市場的問題。央行放任資產泡沫無限膨脹,會令經濟付出高昂代價,相比之下,溫和通脹的成本真是不足掛齒。

第五個教訓是,並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會提高經濟效率和生產力,更別說帶來社會效益了。對私營企業施加什麼樣的激勵是很關鍵的,如果這種激勵違背社會利益,其結果將是過度冒險、過度短視和創新怪胎。比方說,近幾年搞出來的許多金融工程創新,它們到底有沒有帶來好處都是個問題,更別說帶來多少好處了,而它們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損失明明白白就在眼前,還大得很呢。

事實證明,金融工程創造出來的那些產品,幫不了普通老百姓管理貸款買房這麼簡單的風險,結果搞得幾百萬人丟了房子,還會有幾百萬人步其後塵。

金融創新的真實效果是,發明了更好的手段去剝削那些教育程度不太高的老百姓,去繞開規管和會計準則這些旨在保護市場效率和穩定的規範。結果,本該管理風險、有效配置資本的金融市場,反而成為了大規模風險製造者和資本配置的扭曲者。

這次危機讓我們記住這些教訓了嗎?會否比從前歷次危機之後記得牢一點呢?我們很快就能看到。很遺憾,如果2010年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在金融改革方面沒什麼太大長進的話,我們很快又有機會重溫這些教訓了。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的新著Freefall將於2010年1月出版。

Joseph E. Stiglitz

Link to 信报: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42694

Link to original article "Harsh lessons we may need to learn again" (by Joseph E. Stiglitz):
http://downwithtyranny.blogspot.com/2009/12/economnics-2009-10-joseph-e-stiglitz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